学生风采

【学生风采】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见所闻—张洁仪
时间:2013-04-06 来源: 点击数:

 

校园篇

 

全校撞衫

走在伯克利,每三个人中有一个是穿着校T的。伯克利大学的简写是Cal,象征的动物是金熊,官方的配色是深蓝和金黄色。印有学校标志的一切产品,从各种款式的T恤、运动衫、帽子到公仔、杯子、雨伞、文具都是热销品。各种学校周边产品非常精致,价钱也不便宜,有些还是跟耐克等品牌合作推出的,连伯克利的居民和旅客们也会买上一两件作为纪念或日常服。每逢学校的重大庆典或者大型运动比赛,学生们就会穿上校T,时不时喊一句“Go bear!(冲啊,熊!)”为自己的学校加油打气。这样的归属感,这样的自豪感,对我来说很陌生。在这里我从没听到任何关于学校的抱怨,也不止一次从老师和学生口中听到伯克利是全世界最棒的大学这样的话。要怎样才能建造出这样的大学呢?

专业

在大学校园里,认识新朋友的经典对白有三:你叫什么?大几?哪个专业?如果你问的是新生或者大二的学生,他们的回答常常是,还没决定。他们被学校录取的时候是不分专业的,如果你有意想要选某个专业或者还没有方向可以在大一选修一些相应的基础课程,大二大三再确定专业。而且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要想毕业,必须修过音乐、美术、文学的相关课程,这些课程一点水分都没有,你必须和音乐专业、美术专业、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同一课堂竞争。在伯克利,最热门的三个专业是计算机科学,商科和生物,最理想的职业则是对应的计算机工程师,商人和医生。

讲座与讨论课

每一个新学期的前几周都可以试听课程,因此很多课都是爆满的。开学初我的某一节经济课上,人多到许多学生坐在地板上听课,而到期末的时候就出现一些空位了。每个学校都有上课走神玩电脑的学生,伯克利也不例外,但课堂上的好学生好学到让人瞠目结舌。一条需求曲线稍微移动那么一点点,就有好几只手举在半空中,而教授也习惯了回答学生的十万个为什么了。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学生,我常常不耐烦地在心里嘀咕,考试又不会考这个。选课的时候,我们不仅要选择教学讲座,还要选择讨论课。每个教授的大课有将近是个10个研究生助教,简称GSIGraduate Student Instructor.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由助教主持的讨论课。讨论课一般少于20人,通常在小教室里举行,内容则围绕上过的教学讲座。课上有时候是做练习题目,有时候是解答疑惑。通常作业和大小考试都是由自己的助教负责修改评分的。

办公室时间

开学初,每堂课的第一节课,我们都拿到一份课程计划,上面写有教授或者助教的办公室时间,如果你有一些疑惑没机会在讲座或者讨论课上提出,可以在相应的时间段去找你的教授或者助教。你还可以只是去跟教授交流一下聊聊天,如果你想要争取一份研究生院的推荐信,办公室时间更是混个脸熟、死缠烂打的黄金机会。教授们通常非常欢迎学生来拜访,有时课上教授会抱怨上周没有人来他的办公室时间。

“给我一个图书馆,我可以在上面建一座大学”

这是在伯克利的主图书馆墙上的一句标语。伯克利大学的图书馆遍布整个校园,从图书馆的地图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间建在图书馆上面的大学。各个学院有自己的图书馆和藏书,有的是独立的建筑,有的在教学楼的地下层。每个图书馆装修和藏书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有供学生讨论的玻璃隔间,有的有可以联系presentation的小教室,有的有环形沙发供学生休息。在图书馆还会见到带着老花镜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对着一堆厚厚的资料做研究。在伯克利大学,学生们很享受泡图书馆,学习也好,上网消遣也好。大部分图书馆一年四季人数都很平均,就算不是期末考时期有时也会找不到位置。同学间聊天有时会分享自己喜欢去那间图书馆,哪里的座位比较舒服之类的。万圣节那天我在图书馆,眼看着这边走来一个牛仔,那边坐着一位公主,感觉我完全不能向他们那样专心了。

 

 library map

疯狂橄榄球

上了大学之后,运动会或其他校级的比赛都不像在高中那样受欢迎了,常常运动员多过观众,就算是几间大学举办的联赛也无法引起太大的震动。在美国,情况则完全不一样。美国大学橄榄球联赛,在我看来,堪比中超联赛。一开学,离开赛还有一个多月就有人说起今年伯克利大学耗资几千万美金重修的赛场,他们对它的重新投入使用兴奋不已。而比赛的门票在网上很早就开卖了,可以买一整个季度,也可以单卖,每场比赛价格几十美金到几百美金不等,本校学生则享有优惠票。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比赛的商业化运作,校园内的助威动员,比赛的氛围等等都感觉比亚运会来广州还夸张。记得在伯克利大学与斯坦福大学比赛前一周起,校园里各种非常挑衅的横幅就肆虐了,很多学生还穿上印着“打倒斯坦福”的T恤衫。去看那场球赛的朋友回来说到,我感觉两边的观众快打起来了。

 

又是中国

在这里,我遇到所有经济类的教授老师都是中国通,随口都是中国的各类大小新闻。几乎学到每一个章节都要拿中国来做例子。加州华人比重很大,经济类的课上华人比例更大,教授有时候会让华人或者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来说说自己的看法。总体来说,学术界里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还是挺客观的,这也许源于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有一次一个教授问我说你们中央政府下星期是不是要开个什么大会了,我很惭愧地说好像是吧。当美国发生小学枪击惨案时,他又提到了去年在中国发生的砍杀小学生的惨案。在纽约街头,还能看到中国日报英文版的自助贩卖机。

大选

大选前夕,校园里便出现了奥巴马或者罗姆尼的讽刺海报,老师也在课堂上放了两位候选人辩论的片段加以嘲讽。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每个人都为这场大选兴奋不已。比起谁输谁赢,人们更在乎的是,你投票了没有。大学新生,作为刚刚得到投票权力的人群更是对自己的第一票充满期待。记得有一节课教授在课堂快结束的时候,卖力地动员还没投票的同学赶快去,但完全没有帮谁拉票或者提到自己投给了谁。校园里还有不知什么组织的学生开着电瓶车在学校穿行,逢人就问你投票了没,如果回答有则朝那人扔几颗糖果表示嘉奖。投票就是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这是大学上的重要一课。很多人调侃这场大选,质疑投票所能产生的作用,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去投票,能改变什么是一回事,去投票是另一回事。一个朋友在社交网络上笑说由于自己没有回家于是打电话准备让母亲把自己的选票投给罗姆尼,却被告知选票已经被母亲拿去投给奥巴马了。更多的人在社交网络上自豪地宣布自己今天去投票了的消息,一般一发布就会有好多人评论赞许。

免费音乐会

每周星期三中午12点,在赫兹音乐厅都会上演由伯克利音乐学院主办的免费音乐会,俗称中午音乐会(noon concert)。表演者大多是音乐学院的教授和学生,而观众大部分是伯克利社区的中老年人。记得万圣节学校交响乐团的表演,他们全都奇装异服上台,有的打扮成水手和卡通人物,有的半成吸血鬼和怪兽,指挥上来的时候还带着鬼面具,十分滑稽。还有一场由学校合唱团出演的音乐会,旨在号召大家平等对待同性恋和黑人。

年轻的女牧师

有一次,在隔壁公寓的一个小型派对里,我们认识了一个韩国女生,听说是伯克利毕业的。我们一起聊天,玩骰钟,突然间一个朋友走过来说,“你知道吗?她可是个牧师。”当时我就震惊了,感觉眼前这女生顿时发光,同时我的世界观完全被颠覆了。她很平静地说是啊,好奇的我们于是问了一系列傻傻的问题。我还问不是基督徒可不可以找她忏悔,她说可以。玩大话骰的时候她还说我可以看出你们有没有撒谎。这件事情我印象太深刻了。一开学的时候走在校道上就收到过各种学生教会组织的宣传单,很多都是提供免费食物的派对,非常有吸引力。在中国的大学,势力最大的学生组织通常是团委学生会等等,在这里的话,恐怕是教会组织了,他们不仅人数众多,举办的活动也有很积极的响应。原因大概是他们有教会撑腰,总有丰厚的赞助,还有无私奉献的在读或毕业了的志愿者,我想,很重要的是,他们提供免费的食物(_)。我结识的教会的朋友们,他们看起来再正常不过了,除了平时发邮件邀请我们学习圣经(并吃免费食物)之外,谈话中从来不会提到上帝和教堂。有一次一个当地的朋友会说起今晚要去教堂跟几个朋友一起复习,万圣节也有朋友说要做志愿者给教会的小朋友们设计游戏,感觉教会、教堂就像是社区里的一个会所一样。我感觉亚裔和其他少数族裔比较倾向于教会,也许他们为这个国家主流的人群,需要一点归属感吧。 

社会篇

流浪汉

走在伯克利的街道上,尤其是市中心区,流浪汉随处可见。这些人被称为没有家的人(homeless)。他们衣衫褴褛,看起来是很久没有梳洗过的,有时走近他们会闻到一阵恶臭味,有时则闻到大麻味。他们不同于我们在中国见到的乞丐,大部分的流浪汉不会直接的乞讨,他们有的只是坐在那里自言自语或者跟路人攀谈,有的摆弄乐器,有的只是睡在路边,给人嬉皮士的感觉(旧金山就是嬉皮士的发源地)。后来听当地的同学说这种情况在美国不是普遍的,伯克利之所以聚集这么多流浪汉是因为当地的政府比较包容,不会去驱赶或者干预这些流浪汉的生活。在我看来,这些流浪汉们自得其乐,也从没有对当地居民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反而是他们的文化让这座小城散发一种独特的魅力。

街头艺人

在地铁站或者路边,总是有那么几个街头艺人在表演。伯克利市中心常常会见到的是一个弹电吉他的黑人,一个穿着旧西装吹萨克斯风的人,一个拉二胡的会说粤语的中国老头,当然还有坐在路边随意弹奏吉他的流浪汉。有一次我还在旧金山的某个大商场外面看到一个很奇特的年轻艺人,他可以一边表演杂技,一边同时演奏口琴、吉他和鼓,他身上“安装”着各种乐器看起来很滑稽,但是在围观的人群里,在欢呼鼓掌声里,我感觉到他的快乐。学生们平时交流偶尔也会提到这些艺人。必须得承认,很多艺人的演奏水平是很不错,有时候我会觉得这样的人应该去参加美国的选秀节目也不是大冷天在街头卖艺。当然他们的世界我们是很难理解的。

电动轮椅上的残疾人

很多中国学生刚来到加州都会想,怎么这里这么多残疾人?在大街上你会看到许多坐着轮椅的残疾人或者行动不便的老人。而他们的轮椅是电动且可以360度旋转的,速度上更是可以超越普通路人。一阵风一样的来来去去,轮椅上的人也同样很神气,感觉非常自信。在公共设施上,残疾人也可以享受到各种照顾。我所见到的所有公交车都有专门给残疾人预留的轮椅位,旁边有可以固定轮椅的小装置。每当有轮椅人要上下车,司机会按钮让整辆车向右倾斜,车门出也会自动伸出滑梯方便轮椅滑上来。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有残疾人通道,所有商店都设有自动门。我们平时都笑说在这里做残疾人太幸福了。那中国呢?是不是中国的残疾人比这里的少呢?

公共图书馆

以前我对公共图书馆没有太好的印象。我记得我到广州图书馆想办个借书证,一看不仅要押金而且不同书籍借阅要办不同的卡,把我硬生生吓走了。我住的公寓隔壁有一个公共图书馆每天还没有开门就有人在门外等候了。进去询问一下居然连我们这样的中国学生都可以办卡,完全免费,只需要带上护照和租房合同(证明你住在这里)就好了。在公共图书馆里,你见到的人完全跟在学校图书馆见到的不一样。你会看到裹着被子看杂志的流浪汉,手捧几部巨型词典的老人,复习的学生,绘图中的建筑师等等。你的视角里同时出现各种阶层的人却一点不感觉别扭,这就是美国人的自尊与包容吧。

行人至上

在中国,汽车是路上的老大,很多急躁的司机会把车头逼近到行人膝盖逼到你不得不让路。刚到伯克利的时候,过马路总习惯让汽车先走,结果司机总是微笑示意让我们先过,感觉很温暖。后来才知道原来加州的法律规定汽车必须给行人让路,否则可能吃罚单。虽然知道是出于法律的约束,但是每次汽车很礼貌地让路时我都感到很愉快,不知道是这座城市美化了法律,还是法律美化了这座城市。

不好意思与祝你有美好的一天

在美国,说得最多的两句话是不好意思(Excuse me)和祝你有美好的一天(Have a nice day)。询问陌生人时,大街上借过的时候,人们都不吝啬说一句不好意思,这句话便像是你好一样平常。当你在商场买完东西,吃完饭离开餐厅,询问完别人之后,很多人会说祝你有美好的一天,这相当于一句礼貌的再见。虽然这两句话已经是一种常规,很多人甚至板着脸说出这两句话,但是这仍是一种礼貌和友好的表现。在美国,陌生人之间常常会搭话,也有很多电梯里相视一笑的瞬间。有些人会说跟美国人交朋友很容易,交心很难,因为表面的友好并不代表他们的真正感受。但是,在冷漠得内外一致的社会里,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也许就能改变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