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首页 > 综合要闻 > 正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

“博研拾光”第期学术交流活动顺利召开

图/文:徐陶  审核:陈潇潇  终审:苏冬燕

2025年11月25日中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博研拾光”(PhD Moments)第五期学术交流活动于北3教318会议室召开。本期活动以“国际视野下的科研成长之路”为主题,特请硕士生导师邓朝霞博士作专题分享。本次交流活动由2025级商务英语博士生陈艳芳、郭青霞、徐陶共同组织,陈艳芳博士生任主持,各学院近20名硕博学生和青年教师参加了活动。

邓朝霞老师结合自身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习与访学经历,回顾了国际科研环境对其学术视野与研究思维的塑造作用。她指出,跨文化的学习背景不仅拓宽了其研究方法的路径,也为后续的选题深化、理论积累和学术交流奠定了重要基础。她特别谈到在博士阶段积极参加国际会议、与本领域专家面对面交流对其学术成长的重要意义,并强调如何在访学期间利用海外高校数据库追踪前沿成果、拓展调研渠道,进一步形成更具国际化的研究视角。

在谈到国际期刊写作与投稿时,邓老师从选题、写作、投稿与评审等环节进行了系统梳理。她认为,优质论文的起点在于精准而独特的选题,应善于利用自身研究背景形成差异化优势,并结合期刊近年发文情况把握主题趋势与学科前沿。在写作方面,她强调结构的完整性与逻辑推进的重要性,倡导在文献综述中保持批判视角,在论证中实现层层递进,同时严格按照目标期刊的规范进行引用与格式处理。关于投稿,她提醒青年学者要稳妥安排梯度投刊,充分准备Cover Letter,严格核对格式细节,提高录用率。她也分享了如何面对审稿意见,强调拒稿并非终点,而是论文完善的契机,对审稿意见应逐条回应、充分论证、保持礼貌专业的沟通态度。

谈及“从博士生到青年学者”的历程体验,邓老师结合自身经历指出,博士阶段的压力主要集中在论文写作任务上,而步入教师岗位后,教学、科研、课题及家庭等多重任务同时涌现,青年学者需要通过合理规划、提前准备和任务分级来保持稳健发展。她鼓励同学们在学术道路上秉承开放性的视野,多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多与同行交流,逐渐形成具有稳定性、延展性的研究方向。

在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参与者围绕文献管理、研究方向选择、目标期刊筛选、以及青年教师如何平衡教学科研等问题展开讨论。邓老师结合自身经验逐一回应,现场气氛热烈,交流深入而充实。

本期交流活动通过青年学者切身的科研成长经历和国际期刊投稿经验,为与会博硕士同学提供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建议,也加强了大学研究生群体之间学术交流,为营造和谐互助的科研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