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新生英语口语大赛聚焦“改变”
文字:包定俐 叶芷瑜 摄影:易秋容 柏琳 宇文欣悦 编辑:陈卓君
改变是二十一世纪的代名词之一,但怎样改变无法改变的事物?怎样在中国经济发展、传统服饰这些话题中挖掘出独特见解?5月7日晚7点整,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以下简称“商英学院”)第十三届新生英语口语大赛在六教报告厅拉开帷幕。我院2014级的12名学子在决赛中同台竞技,各展才能。最终,国际金融1406班刘诗琪在两轮激烈角逐后夺得桂冠。校团委主持工作副书记苏奕、商英学院院长郭桂杭、党委副书记张林茂、团委书记万东方、14级辅导员周雯等出席本次比赛,副院长彭玲玲、博士生导师戴桂玉等9位老师担任此次比赛评委。
有备演讲——改变无法改变的
针对这个看似矛盾而广泛的话题,选手们各抒己见,表达出了个人独特而深刻的见解。4号选手刘诗琪选择围绕女权主义开展话题,引入到自己站在聚光灯下发表演讲的实例,逐步点明自信在改变并提高女性地位的重要性。而决赛场上唯一的男选手7号黄子琛以自身无法改变的身高带来的困扰幽默开头,阐述了篮球改变了自己这一观点,赢得观众掌声阵阵。12号选手蒋安琪则另辟蹊径,以空气污染为切口,通过《穹顶之下》纪录片引出对主题的剖析,在Q&A环节,她强调人类与自然不是对立面,而是可以结合并发展的。有备演讲环节不仅展示了十二名选手优秀的英语表达技巧,更是对其联系生活联系实事的能力考验。
|
选手风采 |
即兴演讲——实事话题 能力搏击
经过有备演讲的激烈比拼,八名选手成功晋级第二环节——即兴演讲。即兴演讲不仅是对选手们的临场反应与心理素质的考验,更是对其思维广度与深度的巨大挑战。面对“是否应该限制游客进入大学校园”的问题,3号选手高楚盈表现得从容淡定,她认为在人数控制适当的前提下,允许游客进入校区能减少学校与社会的隔阂,提高学校声誉;七号选手黄子琛在“是否允许学生用手机”的方面则提出要顺应高科技日渐普及的发展趋势,利用手机有效帮助人们学习,面对评委对“科技依赖”的质疑,他表示问题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人们如何去使用它。选手们对弃婴摇篮、中国汉字的简化与否、民族传统服饰等问题的剖析亦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关注。
|
评委点评 |
点评环节,外教Shawn表达了对选手们表现的称赞,并对本场比赛的议题进行分析。他认为“改变不能改变的”必然伴随着责任的加重,如何辩证地思考并付诸行动是同学们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同时夺得大赛二等奖、最佳台风奖、最佳语音语调奖的高楚盈在事后采访中表示,自己常常会用英文“自言自语”,遇到说不上来的单词便及时翻查词典并逐渐积累。可见,每一次舞台上的耀眼表现都离不开选手们平常生活中不断的积累与锻炼。
|
彭玲玲与冠军刘诗琪合影 |
|
大合影 |
附:获奖名单:
一等奖:国金1406刘诗琪
二等奖:国金1406高楚盈 创新1402黄子琛
三等奖:国贸1407蒋安琪 商管1404韩春玥阳 法英1410罗茵
优秀奖:国金1405刘彦伶 商管1404何婉靖 商管1401梁颂诗
法英1411陈紫陌 创新1402梁钟方 商管1403马嘉慧
最佳台风奖、最佳语音语调奖:国金1406高楚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