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首页 > 综合要闻 > 正文

首届全国学科英语研究学术研讨会聚焦

学科英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文字:尚亚博  图片:商英学院  图文编辑:翁佳敏

   10月27至28日,首届全国学科英语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北校区MBA教育中心召开。本届会议由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主办,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协办。全国多所知名大学的5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广外,共同商议学科英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合影留念

27日上午的会议开幕式上,商英学院郭桂杭院长代表我校致开幕式辞,向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外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结合近年来跨学科研究的热度,以商务英语为例提出了学科英语的发展前景。中国英汉比较研究会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彭宣维教授在欢迎致辞中,指出了近年来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科英语的未来指明方向。开幕式由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副院长胡春雨教授主持。

胡春雨教授主持开幕式

郭桂杭院长致欢迎词

彭宣维教授代表学科英语研究小组发言

随后,来自悉尼大学的Karl Maton教授开启会议主旨发言。作为合法化语码理论Legitimation Code Theory (LCT)理论的创始人,Maton教授在发言中着重解释了LCT理论中的“语义”维度:这一维度探讨了知识的语境依赖性和复杂性。他表示,LCT理论在教学研究领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性,它能有效地揭示不同学科领域教学成就的达成基础,进而帮助指导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厦门大学的杨信彰教授,在其主题为“学科语篇的言据性”主旨演讲中,提出了学科语篇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知识”的概念,知识与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科知识在语篇中的词汇及语法实现,还介绍了“言据性”(evidential)的概念,即当前语境之外的信息来源,印证了言据性语言的选择与语篇风格有着紧密的联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董敏教授从语法隐喻的角度,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比了物理与航天工程中外壳名词的不同,为学者研究理科和工科的不同提供了新视角。

主旨发言:杨信彰教授(左上)、董敏教授(左下)、Karl Katon教授

27日下午是三个分会场论文展示,近20位专家学者就学科英语相关研究宣读了各自的学术论文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会议代表包括武汉工程大学代表陈明芳教授,东北农业大学代表胡家英教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代表汪燕华教授,四川农业大学代表汪定明教授,南京林业大学代表李擎老师,上海外国语大学代表梁砾文,厦门大学代表孟盈珂,北京师范大学代表邵名莉和王志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代表张少敏老师、车思琪、高洪苗、李旭妍、卢春梅、尚亚博、王进晓等。与会的专家围绕“学科英语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议题分享各自的研究论文,相互交流与讨论,现场思想碰撞,交锋热烈。

分会场展示

28日上午,四位主旨发言人进行了精彩的主旨发言。吉林大学的姜峰教授采用元话语的人际视角,考察50年间元话语标记语在不同学科学术论文中的历时变化,其研究反映出学术论辩与话语实践随社会文化等语境变迁而发生变化,对学术写作和学术英语教学有重要的反哺启示。暨南大学的杨才英教授将传播学学科英语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语料库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传播学理论教材中的学术词汇之间的学科相关性和意义关联性,为传播学学科英语构建学术词汇关联网络、学科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上海交通大学的赖良涛教授基于小型语料库、语义密度的连句工具,结合功能语言学的语言描写来分析文学批评理论的语义密度浓缩机制。邢台学院的赵清丽教授围绕语场所涉及的实体和活动的体现方式以及语旨相关的言语角色的凸显特征,提出语场的重要性,从实体和活动对浴场进行了具体分析,说明大学物理英语如何建构知识。彭宣维教授对专家的发言给与了高度的赞扬,也希望未来能更加聚焦学科英语中的语法部分。

主旨发言:姜峰教授(左上)、杨才英教授(右上)、

赖良涛教授(左下)、赵清丽教授

胡春雨教授在闭幕致辞中指出,学科英语研究重在探讨语言如何建构学科知识。我国的英语教育正处于从通用英语教学到学科英语教学的范式转换阶段,举办全国首届学科英语研究研讨会,就是希望从多种理论视角多种研究方法出发,深入探讨学科英语研究的可行之径。他强调,学科英语研究,由于其跨学科特性,难免被许多研究者视为畏途,但若大家筚路蓝缕、勇于开拓,则星星之火必将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