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新生口语大赛复赛聚焦文化与科技
文字:赵燕明 宇文欣悦 谭思华 陈卓君 摄影:柏琳 包定俐 刘广达 李佳瑞 编辑:叶芷瑜
4月23日下午两点,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以下简称“商英学院”)第十三届新生英语口语大赛复赛(以下简称“新口复赛”)分别在北六教B403、B406、B408、B410同时进行。此次复赛遵循往年惯例,仍分为两个部分——三分钟有备演讲、一分钟的即兴演讲及其问答环节。经过班级初赛的激烈比拼、成功进入复赛的48名选手聚集于复赛这个大平台,争夺进入决赛的12个名额。
有备演讲——当文化遇上科技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有关文化与科技相互关系的讨论便得到了世界各地人民广泛且持久的关注:科技与文化既存在着融合的内在根据,也存在着矛盾冲突的内在因素。此次复赛将就“Culture smart or science intelligent?”这个发人深思的主题抛给48位选手,令其各抒己见,在精彩的演讲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每位走到复赛的选手都是备有亮眼之技的,在复赛这场角逐中,他们火力全开,各显神通,意在用标准的口音与创新的思维展示征服台下的评委。A场选手刘诗琪认为科技固然重要,文化对科技发展方向的指导作用也不应受到忽视。而同样来自A场的韩春玥阳则从创新、方向和目的三个方面阐释了文化智慧与科技智能的辩证关系,缜密的逻辑思维赢得了评委的赞许。国金1405班的刘彦伶在分析科技的不可或缺性的同时,又以“教师因在网上发布自己喝酒的照片而被学校辞退”的事例说明科技的两面性,提出应该将科技与文化结合起来、二者互不可缺。D场选手高楚盈别出心裁地以摄影为例,表现了科技在与人类思想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展现的能使“瞬间”成为永恒的魔力,并取材于日常生活,分析说明了社会的发展有赖于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与进步,以其新颖的阐述角度、有力的论据陈列与清晰流畅的表达成功获得评委的青睐。
选手们带来精彩演讲
即兴演讲——探讨时政,多元交锋
限时即兴演讲是新生口语大赛中对选手们临场发挥与思辨能力的升级考验,本环节的演讲题目聚焦于当下热门的时政话题:中外教育方式的利与弊、小学是否应该废除英语学科、农民工制度是否应当被革除、沙滩裸晒应不应该被禁止……此环节不仅是对48位选手知识面与思想深度的考查,更是对其思维敏捷度与心理素质的一次全面审核。
大部分选手都选择运用丰富的事例来增强其演讲的说服力,如顺利进入决赛的商管1401班梁颂诗选手针对“圣诞节是否威胁中国文化”这个问题提出:如同人的吸烟行为一般,这种威胁是日积月累且潜移默化的,文化的渗透往往发生于无形的日常文化中;国贸1409班的林俊辉在表明立场的同时,熟练运用诸如在“乘搭地铁过程中看见他人进食”等贴近生活的例子来支撑其观点,显示出他对平常细微之事的深入思考。法英1410罗茵则就“农民工制度革除与否”这个话题表达了她对农民工群体的尊重和理解,体现了其人文关怀精神与换位思考的能力。

认真审阅文件的评委们
本次新口复赛的48位选手们风格迥异、表现出色,给评委们留下深刻印象,其中B号赛场在统分过程中更是出现了两名选手同分的情况,战况之激烈可想而知。
在最后的点评环节,评委老师中肯地指出在有备演讲环节中仍有部分选手过于紧张,缺乏与观众的眼神交流;而在即兴演讲环节大部分选手都存在着立场不鲜明、条理不够清晰、事例叙述不够有说服力等问题。对此,他们建议:选手可以多运用故事充实演讲内容,同时注意语速和个人穿着礼仪。而在面对英语这门具有高度词汇准确性的语言时,如何避免演讲过程的“词不达意”亦是值得选手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至此,第十三届商英新生英语口语大赛复赛正式落下帷幕。终极决赛将如期于5月7日在六教报告厅举行,期待着12名晋级的佼佼者为商英这一学术大赛带来更加精彩的表现。

选手与评委合影
获奖名单:
创新1402 黄子琛 国金1406 高楚盈
法英1410 罗茵 国贸1407 蒋安琪
国金1405 刘彦伶 商管1404 何婉靖
国金1406 刘诗琪 商管1404 韩春玥阳
商管1403 马嘉慧 法英1411 陈紫陌
创新1402 梁钟方 商管1401 梁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