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园地

首页 > 学生园地 > 正文
粤来粤绣队:体验非遗广绣风采,探寻发展之道
时间:2021-08-05 来源: 点击数:

粤来粤绣队:体验非遗广绣风采,探寻发展之道

编辑:黄莹 文字:黄莹 摄影:黄莹、钟锞锞、黎张扬

7月29日,粤来粤绣调研队前往越秀区陈家祠民间艺术博物馆、广绣庄以及广州图书馆,走访了解广绣的历史发展和产业现状,探寻广绣行业的创新发展方法。

陈家祠博物馆中展出的红色广绣作品《理想》

队员们的第一站为陈家祠博物馆。陈家祠又称陈家书院,清光绪二十年建成,最初是供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的“合族祠”。1959年,书院被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以搜集、保藏、研究和宣传展览广东地区历代各类民间工艺品为主要功能。

三位队员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前往广绣展品区参观听讲。其中,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展出的红色专题广绣作品令队员们印象深刻。广绣大师们从现实生活与生产劳动中取材,以革命战争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为主题,广泛借鉴各历史时期的报刊及绘画、雕塑、宣传画、电影等表现形式和艺术题材,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经典与广绣技法特色结合,塑造了一幅幅新颖而独具魅力的绣作,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

游客韩女士称,自己是第一次来广东,也是因为来到了陈家祠参观,才初次对广绣有所了解,并且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关于对绣品类型的倾向问题,她表示,如果有机会的话,自己会倾向于购买广绣挂画用作家中装饰。采访结束后,队员们探访了附近的纪念品售卖点,观察到有不少游客在广绣特色商品前停留。

队员们对游客进行采访

随后,队员们前往位于越秀区越华路的广绣庄进行寻访。广绣庄是著名的广绣品牌,主要出售挂画、手抓包、旗袍、围巾披肩等广绣观赏品和实用品。进入店内后,队员们拜访了经理黄秉灯先生,并咨询了一些相关问题。

黄经理介绍到,受益于广州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对外贸易史,尤其是作为清代通商口岸,广绣贸易原以出口为主,并深受外国客人青睐。后由于2008年经济危机,广绣外贸受阻,主要市场逐渐转向国内。2020年受疫情影响,广绣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直到疫情好转才逐渐有所恢复。目前,来到店内的客流相对较少,平均每日人数不及十个,但基本上前来光临的顾客都有购买,成交率较高。客人中以女性顾客居多,也有不少外国友人在本地朋友的带领下前来购买绣品。

黄经理还向队员展示了“镇店之宝”——692号广绣大披肩。广绣披肩又称“马尼拉披肩”,是经典的广绣产品及重要外销品,兼具美观性及实用性。该店的692号广绣大披肩共使用色线62种,用线量7496米,刺绣总次数253.5万次,耗用工时1426小时。披肩四周有精致的流苏,流苏用线8334米,共打23150结,是全店最具价值的绣品。

黄经理为队员们展示大披肩并进行介绍


自成立以来,广绣庄在各地开展了多项公益项目:定期与博物馆、大型购物中心合作,开展广绣主题展览和现场教学体验活动;与校园长期合作开展教学、进入校园进行展览等,所教年龄段最小至幼儿园,旨在培养孩子们对广绣的兴趣和能力,为未来培养更多年轻传承人才。此外公司还开展了多项扶贫项目,如进入四川凉山等贫困地区,无条件进行广绣教学,帮助贫困地区建立刺绣工作坊并回购广绣成品,有力地解决了附近群众的就业问题,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队员们了解到,广绣庄近些年跟随时代脚步,做出了不少创新举措,如:改变传统的“与丝绸打交道”的方式,与广州美术学院合作,将刺绣与皮具结合,制作出钱包、名片夹等美观实用的新产品,拓展了广绣产品的使用领域;在提升价值方面,与同是广东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结合,在增加升值空间的同时扩大了名气;在经过市场调查后,广绣庄设计出不对称、简约风格的产品,还提供有丰富多样的DIY绣包,打破了绣品图样以对称图案为主的传统,不仅迎合了年轻人的需求,价格也相对更低,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出于对抄袭的担忧以及受专利维护费用较高的影响,广绣庄目前还未开设网店。黄经理表示,在当今网购盛行的社会中,这一矛盾确实对销售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有可能,希望日后对这一问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队员们与黄经理合影留念

最后,队员们前往广州市图书馆进行资料查阅,在《万缕金丝:广州刺绣》、《广绣》、《传统再造: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传播与推广》等著作中补充了解了更多知识,同时获取了许多重要资料。

队员们在广州图书馆中查阅资料

经过今日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探寻和采访,队员们对于广绣的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式有了更丰富的了解。近年来,国家重视非遗保护和发展,文创市场扩大,社会对多元文化的需求增长,人民对工艺文化和美术鉴赏能力提高。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广州多地涌现了一批特色小镇,促进了广绣的发展。这次的调研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绣文化的传播,而探索广绣在新一代年轻力量中传承和发扬的创新办法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