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园地

首页 > 学生园地 > 正文
雷厉风行调研队:走入岭师,探索雷剧发展之路
时间:2021-08-19 来源: 点击数:

雷厉风行调研队:走入岭师,探索雷剧发展之路

编辑:潘欣宜 杨翠花 文字:潘欣宜 摄影:林可欣

2021年8月3日13:30,雷厉风行线下调研队赤坎组三名队员在湛江市赤坎区岭南师范学院门口集中,准备对岭南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的刘福瑞教授进行采访。刘福瑞教授研究雷剧发声技巧多年,在中国知网上发表过诸多相关的文章,成果卓然。根据疫情防护要求,在刘教授为小组三人向学校报备后,小组成员佩戴口罩,有序进入校园。

赤坎小分队来到岭师采访刘福瑞教授

小组成员提前到达约定好的采访地点——钟塔,调试设备并对采访稿的细节进行了进一步修正。下午14:00,刘教授准时到达,并与队员热情地握手问好。根据防疫需求,小组成员与刘教授相对而坐,开始交流雷剧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策。

作为雷州半岛土生土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雷剧是粤西文化的代表之一。然而近年来,雷剧的发展遇到了困境:由于受众群体趋向老龄化,如今的雷剧已经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

对于这种现象,刘教授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首先,雷剧的传承出现了断层现象。老一辈的传承人已经年老,而年轻一辈的传承人却很稀少。湛江本土的雷剧团经过改制后,更是出现了艺术骨干退休或分流,更有一些骨干因为看不到希望而辞职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他认为政府应该大力扶持雷剧的发展传承,投入资金培养优秀的雷剧人才,让湛江雷剧后继有人。其次,作为古老的剧种,旧时雷剧的传承方式多为口传相授,缺乏科学的培养系统。因此,可以建立一套规范标准的雷剧唱腔体系,详细记录雷剧的发音方式和发音技巧,规范雷剧的唱法,让雷剧团的演员可以精准地掌握专业的气息、咬字、呼吸等技巧,对雷剧唱法的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

采访教授进行中

因为语言不通,年轻一代鲜少有人能够认真耐心地听完一场雷剧。针对语言壁垒引起的发展问题,刘教授建议:对于雷剧中一些别具特色的音乐元素,可以进行创新性发展,例如在保留雷剧原有的唱法和音韵的基础上,将雷州话改成更为大众化的普通话,让具有雷剧特色的音乐走出湛江,流入全国人民的耳中。他还指出,亦可将雷剧元素融入乐曲中,用乐器进行演绎,如极具广东音乐特色的管弦乐曲《金蛇狂舞》。如此一来便可巧妙地避开语言障碍,让雷剧中的音乐元素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最后,刘教授强调雷剧的传承发展,最重要的是地方政府要重视、提供支持,鼓励雷剧的发展。而学校则应该大力开展“雷剧进校园”的活动,大力普及雷剧知识,让雷剧传承在年轻一代燃起星星之火。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则应该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支持雷剧,保护雷剧,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宣传雷剧文化,让雷剧重新走入大众的视野。

采访接近尾声,刘教授将自己的著作《绽放声音的光芒》赠送给了小组成员,里面记载了他在雷剧发音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章,希望能够加深小组成员对雷剧传承发展的理解。

采访结束后,刘教授亲切地与小组成员合影留念。临走前,刘教授说队伍的调研十分具有现实意义,鼓励队员们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多角度多方面调研雷剧的传承与发展,为这一地方戏剧的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随后,赤坎组成员们对校园内的学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街头采访,并邀请学生填写线上问卷。对于调研队的采访工作,他们表示支持与理解,并有一位同学主动提出转发问卷,让队员们备受鼓舞。


采访某位大学生对雷剧的看法

在经过了一天的采访工作后,小组成员意识到,雷剧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只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戏曲发展的一个缩影。高度重视地方戏剧,大力传承保护湛江雷剧,是新时代的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雷厉风行赤坎组成员们将以今天的调研采访活动为基础,探索雷剧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发展道路,让民俗文化的艺术光辉永存不朽。